參觀戶外伐木博物館 (上)

早期使用河水將木材隨著水流運送到下游,利用這種馬車旋轉木筏來推動木材前進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明這種蒸汽船,方便多了。這艘船稱為 Alligator (鱷魚),因為狀似鱷魚?
                          
木材在平緩湖面往前推進比較沒問題,但是若遇到湍急的水流,還是得靠坐在船上的人力,協助把阻塞的木材移開順利往前推行。


加拿大著名畫家 Tom Tomson 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這種船的身影

另外還有這種絞盤裝置跟手動勾子將塞住不往前移動的木頭作一番調整

接下來看到這個裝置可不是什麼小橋流水人家,或像是八仙水上樂園的滑水道,而是為了讓木材順利的往下滑的設置,尤其是在小河 (溪) 流,水利較不足的地區需要建築這類的水壩和渠水道。






有種工人是專門跳到木頭上把堵在一起的木頭分開,但是往往一個不小心撲了空掉進水裡溺死了。像是在 1846 年就有大約 130 名工人這麼往生,將他們葬在出事的地點,然後用十字架象徵為墓碑,在樹上掛上他們的靴子。目前這種十字墓碑已經很難被發現。

看到的這個墓碑是假的,不然嚇我呢!

走到這裡以為就此結束,其實不然,接下來的展示物品,是現在的伐木業情況,欣賞著心情就像是這片晴朗的天空,頓時豁然開朗,替這些伐木工人感覺好多了,不用像以前那般苦難。








現代化伐木業
============

古代跟現代伐木業不同之處:

這個橫切鋸就是一大突破;還有現代化的電鋸發明,無不替伐木工人省下不少力氣

雖然類似早期的木屋還是存在著,但是多了窗戶,且內部設備豪華多了,房間都有區隔,而不是開放式的要跟許多人擠在一起,比較有自己的隱私。

共展示四間木屋,分別為鐵匠房、馬廄、廚房以及工人住所。在現代化運輸技術還未開發之前,馬兒在伐木業仍是寵兒,木材運輸還是得靠它,所以要給它們完善的照顧。

獨立的廚房,不像是早期與工人睡覺的地方合在一起,而是獨立開來;不過看書上說廚師好嚴格,不准工人吃飯交談,且份量有限定,不是說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現代的伐木工人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可以通勤,不需要住在這樣的木屋,與家人分離。




隔著窗戶看裡面,雖然覺得內部陳設實在是有點簡陋,但是起碼有光線透進來,且還有美味溫暖的食物可以享用,這恐怕是伐木工人在辛苦工作之餘,最愉快的享受了。


這樣的松樹是公園伐木項目的重點,不過走在這片森林中這種樹散發出一股奇怪的味道,不是很習慣呢!(完全沒什麼森林浴芬香精)


現代化運輸設備

拜科技的日益發達,出現了現代化的運輸設施,淘汰了馬兒以及先前的老式運輸設施,讓伐木業更邁向一大步

            


這一棟棟的小木屋最早是伐木業者的辦公室,後來改成森林管理員的辦公室。


隨著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抬高,知道要保護大自然的資源,所以公園的伐木業遭到爭議。但是畢竟木材在現代生活中仍沒被淘汰,舉凡桌子、書櫃或是床鋪等,多數人還是喜歡木材質料。

政府當局陷在兩難當中,一方面聽到抗議者的呼籲,另一方面木材資源的提供仍是經濟的來源,因此運用了一套「選擇性」伐木措施,少量砍伐木材,進而保護大自然生態的平衡,卻又顧及了木材的生產提供。樹木是再生性資源,所以適度的伐木是必要的,它能夠讓樹木重新生長,因此加國政府的這套辦法算是運用得當。

最後參觀的展示物是無名的伐木工人照片,這裡的伐木歷經了六個世代。寫到這裡,看著最近新買的原木書桌,心中不由的替從事這項行業的工作者致上最高的敬意。



補充 台灣也有伐木文物館 天送埤文物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ff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